孩子半夜驚醒哭鬧 是癲癇還是夜驚癥?
樂樂今年5歲,最近半個月經常半夜從睡眠中醒來哭鬧、在床上翻滾踢腿,有時坐起身子揮舞胳膊、睜著眼睛大喘氣,似乎看到了什么恐怖的東西,有時下床在屋內走動、似乎急著要尋找什么東西。家長和樂樂說話,樂樂多數沒反應,偶爾說些胡話。有時家長抱著、柔聲安慰,數分鐘后樂樂能逐漸平靜,但有時樂樂會更加煩躁不安、折騰半個多小時才能再次入睡。第二天家長問樂樂夜里怎么了,樂樂一臉茫然,什么都不記得,長輩覺得樂樂是白天受到了什么驚嚇,父母則擔心會不會是癲癇。
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顧藝主治醫師告訴記者,樂樂這種情況一般稱之為夜驚癥(Night terrors)或睡驚癥(Sleep terrors),是一種睡眠異態,多出現在入睡后3-4小時內。主要發生在3-12歲的兒童,男孩與女孩的發病率相當,均為30%左右,有一定的家庭遺傳傾向。在10歲以后,夜驚癥的發生率逐漸降低,到青春期時,絕大多數夜驚癥都能緩解,這可能與大腦功能逐步發育完善有關。
夜驚癥的本質是發生在非快速眼動(NREM)睡眠時的覺醒障礙。另一種NREM障礙是夢游(又稱睡行癥),可與夜驚癥同時發生。
夜驚癥不同于夢魘,夢魘者會從睡眠中醒來,并記得噩夢的內容,而夜驚者一直處于睡眠狀態中,早上醒后不記得夜間所發生的事。
癲癇與夜驚癥的區別是:癲癇發作可以在任何時段,白天也可發生,而夜驚癥主要發生在入睡后3-4小時內;癲癇在同一晚內可多次發生,而夜驚癥通常每晚只發生1次;癲癇發作時間短,一般數秒至2分鐘,持續5分鐘以上的癲癇可能造成大腦缺氧損傷、進入昏迷狀態,而夜驚癥可持續5-15分鐘或更久,發作完畢后進入正常睡眠狀態、可被喚醒;癲癇發作表現為肢體的簡單、無目的性的重復抽搐,不一定伴有哭鬧,而夜驚癥的哭鬧和肢體運動帶有情緒色彩、經常變化;癲癇發作的同時,腦電圖能監測到異常放電,而夜驚癥發作時腦電圖無異常放電。
偶爾發作(如每月發作1-2次)的夜驚癥是良性、自限性的,癥狀通常會在1-2年內自行緩解,一般無需治療。但對于合并夢游的孩子,應注意鎖好門窗、移除易碎物品等安全措施。如果夜驚癥發作特別頻繁(如1周發作2晚以上),或發生在年齡較大的青少年,或影響到家人的休息,可找醫生做相關診治,確定有無以下誘因:
1.孩子是否睡眠不足或過度疲勞?
2.孩子是否有焦慮、緊張等情緒?
3.孩子是否更換了睡眠的場所,或作息時間被打亂?
4.孩子在用什么藥物,是否使用了咖啡、酒精等興奮類物質?
5.孩子是否有感冒、發熱、鼻堵、胃食管返流、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、不寧腿綜合征,或頭部受傷?
如果不存在以上誘因,而頻繁的夜驚發作影響了生活質量,可短期應用安定類藥物助眠。對于不愿接受藥物治療和傾向于非藥物療法的家庭,可嘗試預期喚醒技術,即家長在事件慣常發作的時間提前15分鐘喚醒兒童并做好安撫,持續1-2周,有可能改變其睡眠狀態并阻止夜驚繼續發生。此外,還可嘗試補充鐵鎂鋅鈣等微量元素及多種維生素,使用有安神作用的中草藥,改善睡眠習慣及睡眠環境(如規律作息,睡前放松活動,臥室關燈、移除電子屏幕及噪聲源)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