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咳嗽伴高燒 80%感染這個病原體
在順義婦兒醫院兒科門診,一位媽媽焦急地問劉宗文醫生:“大夫,您快幫我們看看吧,孩子都燒6天了,3天前就查血、拍片子,告訴我說孩子得的是支原體肺炎,可輸了3天進口的阿奇霉素,沒有效果,還是高燒,一天得吃4到5次退燒藥,最高39.7℃,咳嗽也厲害,尤其是晚上,您看是診斷錯了嗎?還是用藥不對癥啊?”不容醫生多問,這位患兒的母親像編排好的臺詞一樣一口氣不間斷地說了出來。
劉宗文醫生工作照
劉醫生看了一下檢查結果和胸片,血象不高,中性粒細胞為主,C反應蛋白稍高,胸片右下肺一大片實變影。查體發現孩子右下肺呼吸音低,屬于典型的支原體肺炎癥狀。
劉醫生耐心地安慰家長孩子的診斷沒錯,是典型的支原體肺炎,用藥也沒問題,同時向家長說明了短期用藥不見效的原因。
這種類似的情形,在兒科門診每天都在發生,流感未到,支原體肺炎卻先登場了。面對如此棘手的病癥,患兒家長們往往束手無策,針對家長們遇到的困惑,順義婦兒醫院兒科劉宗文醫生進行了解答。
什么是支原體肺炎?
大家所說的支原體是肺炎支原體(MP),它既不是細菌,也不是病毒,是一種大小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的一種病原體,它只有細胞膜,沒有細胞壁。肺炎支原體感染導致的肺炎就叫做肺炎支原體肺炎,簡稱支原體肺炎。肺炎支原體是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(CAP)中最常見的病原體之一,發生率占小兒肺炎的15%~40%,近年發病率有增多趨勢,多見于學齡前(3~6歲)和學齡期(6~12歲)兒童。
支原體肺炎有傳染性嗎?
支原體肺炎和感冒、氣管炎、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一樣,都有傳染性,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。冬春季節高發,每3~5年流行一次,流行季發病率增高3~5倍。今年是支原體肺炎流行年,兒科病房內住的80%患兒都是這種支原體肺炎。本病潛伏期1~3周,潛伏期內至癥狀緩解數周均有傳染性,但不屬于國家法定的傳染病。
支原體肺炎有什么臨床表現?
本病主要表現為發熱、咳嗽。發熱多為中高度發熱,急性期可表現為持續高熱不退;咳嗽初期一般為刺激性干咳,呈陣發性劇烈咳嗽,夜間為著,影響患兒的睡眠與活動。后期咳嗽有痰,部分患兒伴有喘息,早期肺部聽診無濕羅音,隨著病情的進展逐漸出現濕羅音。重癥患兒可有呼吸困難,嬰幼兒癥狀相對較重,可合并一些肺外表現,如食欲不振、腹痛、嘔吐、肝功能損害、皮疹、心肌損害、貧血、血小板減少等。
怎么診斷支原體肺炎?
學齡期或學齡前期兒童有發熱、咳嗽,肺部聽診無濕羅音,血常規白細胞不高或輕度升高或降低,中性粒細胞為主,CRP正?;蛟龈?,胸片可見大片實變影,臨床需高度懷疑支原體肺炎。血清支原體抗體IgM滴度持續≥1:160或雙份血清(間隔兩周)抗體滴度上升4倍或下降為原來的1/4,一般認為是支原體感染,分子生物學檢測支原體RNA陽性可診斷支原體感染。確診的金標準是支原體培養陽性,但其培養時間長,故臨床意義不大。
什么是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(RMPP)?
經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正規治療7天及以上,臨床征象加重、仍持續發熱、肺部影像學加重者,可考慮為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。
如何治療兒童支原體肺炎?
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是治療兒童支原體肺炎的首選藥物。8歲以上兒童可選四環素類抗生素,喹諾酮類藥物由于對兒童軟骨發育有影響,故一般不用于兒童(此觀點目前尚有爭議)。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包括阿奇霉素、紅霉素、羅紅霉素、克拉霉素、交沙霉素、麥迪霉素等,靜脈用的只有阿奇霉素和紅霉素,紅霉素由于胃腸道反應較大,目前較少用。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(RMPP)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可能需要加用激素、纖支鏡等治療。
支原體肺炎為什么難治?
由于支原體耐藥,感染支原體后機體產生過強的炎癥反應和合并其它感染等因素,導致支原體肺炎較難治療。
兒童支原體肺炎為何較成人難治?
由于治療兒童支原體肺炎的抗生素太少,造成現在的支原體大多是耐阿奇霉素菌株,而可用于成人的喹諾酮類藥物對支原體是敏感的,而且成人的免疫力較強,故成人的支原體肺炎較兒童容易治療。成人的重癥支原體肺炎亦較兒童少見。
下一篇: “服務百姓健康行動”大型義診活動結束